在民间,冬至是可与新年相媲美的热闹节日,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唐宋两代,冬至都会放假七天;在明代,冬至也会放假三天。
冬至日前后,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相拜访、馈赠礼物,俗称“拜冬”。也会有祭祖、摆家宴等习俗。
当日,晚辈还要给家里的长辈敬献鞋袜,表达孝心,祝愿老人平安过冬。
冬至是我国传统农耕社会重要的节气点,它是阴阳转换、冷暖交替的转折点。
进入冬至,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漫长而寂寥的冬季,日子大抵是难捱的。如此,有趣的歌谣—“数九歌”诞生了。
“数九”是古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寒冷天数的方法。
它从冬至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时间段,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以此类推,当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时,便迎来了春天。
在古人的思想里,九是极大、极多之数。数字是从“一”开始,到“九”终结。
伴随着“数九歌”,“九九消寒图”也出现了。
在书中,作者共介绍了八种消寒图,有梅花型、圆圈型、铜钱型、阴阳鱼型、文字型、葫芦型、年画型和折纸型。
画一株素梅,枝头九朵梅花,每朵梅花九个花瓣,一共九九八十一瓣,每天把一片花瓣涂上颜色,涂满梅花,数完九,就送冬迎春了。
你瞧,还是古人把日子过得有情趣、有诗意。
道光皇帝御制一幅《九九消寒图》可谓是最受欢迎的文字型消寒图。
图的最上面写着“管城春满”四个字,下边御笔题写“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笔,共八十一笔,寓意着九九归一、寒尽春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涂画的《阴阳鱼消寒图》也别有一番玩味儿。
它是根据每日的天气情况,按照“上阴下晴,左风右雨,中间雪”的规则来涂画,很好地记录了“冬九九”中每一天的冷暖阴晴。
这俨然就是一幅冬天的天气气象图。
清代的《葫芦九九消寒图》,还配消寒诗一首,共计252个字。
从“尧汤舜禹”,到“大清建国”,把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都简编在一张小小的消寒图中,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试想,在寒冬腊月里,孩子与父母、祖辈围坐在火炉边,一边涂鸦着“葫芦消寒图”,一边问询着历史典故,父母笑颜而答,这是多么温馨的亲子时光啊。
有关中华文化中的诗文、戏曲、历史故事,就这样随着悠悠岁月浸润到孩子的心灵里,文化的传承与守护也这样在岁月的针脚里完成了。
书的最后,还附赠了五幅DIY填涂的九九消寒图,供读者实践传统文化的魅力,愉悦身心,文雅过冬。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