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生活百科 >

在古代吃个“豆橛子”你得是贵族

时间:2023-08-11 17:40 来源:网络作者: 小迷
【彩奇分享】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咋听“豆橛子”,相信肯定有人不知道是啥?

这并非我们寡闻,而是因,一方面国内豆角类蔬菜的种类繁多,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对“豆橛子”的称呼不同存在同物异名的情况。

“豆橛子”在植物学分类上,指的是豆科豇豆属长豇豆种众多栽培种的长豆荚,在不同地区有长豆角、带豆、裙带豆、菜豆(“菜豆”还是一个另植物种的中文正式名)等诸多别称。

虽然当前学界仍未对豇豆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有统一的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利用豇豆属植物的时间非常早,同时我国至少是豇豆属植物的次生起源中心。

 

在豇豆属中,“豆橛子”还有两个同样被人类充分利用的“亲兄弟”,分别是“普通豇豆”和“短荚豇豆”。

普通豇豆(一般荚长不超过30厘米),以粮用为主,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仍将其作为粮食使用,在我国由于其产量较少,虽也有种植,但只能算是杂粮。

短荚豇豆(长10——20厘米),粮菜两用,嫩豆荚可作蔬菜,豆粒可作粮食,当前国内也有栽培。

我们又爱又恨的“豆橛子”,豆荚细长,一般荚长在30——100厘米之间,不同栽培品种间豆荚颜色存在差异,以绿色为主(常见还有紫色、白色、杂色),主要作为蔬菜使用,口感味道上,老、嫩“豆橛子”各有不同风味,老、嫩我觉得好吃但也确实顶不住天天吃。

 

“一天吃三顿,一吃一夏天”有原因!

为啥夏天有吃不完的“豆橛子”呢?

首先,夏天是“豆橛子”成熟上市的季节,这众所周知的原因之一。

不过原因当然不止于此,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前文我们提到人类利用豇豆属植物的时间非常早,而就现有科考证据和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我国是最早采食、利用、栽培“豆橛子”的国家之一。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豆橛子”绝对算得上是高档蔬菜,事实上莫说是在古代,往前推个几十年也一样。

夸张一点说:在古代吃个“豆橛子”,你得是贵族;几十年前吃个凉拌“豆橛子”,那相当于过年了。

而当前之所以被“吃烦了”,则是悠久的栽培历史积淀、辛勤科学的育种、广泛推广栽培下的产量剧增,才让曾经的珍馐变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蔬菜。

 

此外,还有一个相当贴地气的原因。

中国人骨子里有着浓厚的“种菜基因”,只要有地,只要到了年龄,中国人不种点菜,心里总觉得亏了。

我家的“豆橛子”就用豆油桶做的盆,声明一下,我绝对没浇过热水。

玩笑归玩笑,“豆橛子”之所以能出现在房前、屋后、小菜园,甚至是花盆中,成为家庭栽培蔬菜,一是种植门槛低;二是产量大。

试想一下,轻轻松松一颗豆变满藤“豆橛子”,看着绝对是赏心悦目。

本身“豆橛子”商品种植规模就大再加上家家户户自己还种,可不得“一天吃三顿,一吃一夏天”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专题推荐
>最新推荐 >今日头条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