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

南宋的粮食市场流通安全后,带来了哪些便利?

时间:2022-05-23 03:15 来源:网络作者: 小迷

简介:南宋,宋朝的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南宋建立,偏安东隅,大量人口南迁,整个东南地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南宋面临的战争威胁更加突出,军队大量布局在边境接触地带,此时军粮的有效调运对保持军队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彩奇分享】

  南宋,宋朝的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下面彩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南宋建立,偏安东隅,大量人口南迁,整个东南地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南宋面临的战争威胁更加突出,军队大量布局在边境接触地带,此时军粮的有效调运对保持军队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粮食充足的供给对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南宋粮食商品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南宋的粮食市场不断发展与壮大,粮食的市场流通安全越发重要,粮食的短途与远距离流通慢慢发展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保证粮食的流通顺畅、提高运输能力、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平抑物价等等,从而保证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的稳定。

  南宋虽然历经乱和饥荒,但是大部分时间南宋粮食安全是得到保证的,大部分人民是可以取得粮食的。这是因为南宋没有因粮荒出现大的动荡,同时也没有因为粮食的短缺而导致南宋因生产力不足、社会生活资料不足而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记载,另一方面南宋的灭亡与粮食不足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外敌的入侵。

  一、保障军需

  南宋以“御前诸军”为核心的军事体系中,负责提供军需粮食者,则为总领所,总领所的粮食来源有籴买、地方官府供应、中央户部补充。军队粮食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保证粮食流通的安全,从而如期按质按量完成收购、转输,从而到达驻军地。

  能够把如此大量的粮食军需转输到驻地供应军队,保证粮食流通的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南宋末期,连年用兵,粮食不能及时供应,这时候转般仓、大军仓的储备粮食被及时发往到军队,稳定军心。

image.png

  二、平抑粮价波动

  粮食价格是影响粮食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流通效率集中体现在供求和价格的关系上,而粮食的价格变动,不同季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差异甚大。粮食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又称粮食季节性价差,指同一种粮食在同一市场上而在不同季节产生的价差。

  在农家刚收成时,农民为偿债或纳税,竞相将米谷出售,于是米价下跌;及至农家自己收成的粮食食用已尽,必须向市场购买,于是米价上涨。减少粮食季节差价波动,粮食流通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政府在农民收成好的时候,通过“和籴”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在粮食收成少,粮食价格高涨的时候,通过开仓赈粜,稳定粮价。绍兴十二年五月,衢州的米价上涨,百姓饥荒,政府令“将义仓米置场出粜一万硕”。

  绍兴十三年,户部言:“西州军米贵,逐处义仓米见在数多,欲令各处取拨一万五千硕,量减少市价,委官出粜,务要惠及细民。”造成粮价差异,地区间的粮食不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种地区间粮食不均的问题主要办法是促进粮食的流通。

  南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给予粮商优惠政策、反对地区间“遏籴”,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等,从而保证粮食能够顺畅通达,有时候会通过“招商诱谷”的方式吸引粮食流通进来。

  例如朱熹提出:“谓宜多方招致,稍增市价,官为收籴,以劝来者。”南宋各地的粮价差别是存在的。从整体上来看,除了江浙和两广外,各地粮食价格在不同年份相差不大。而且每一路内或者相邻路内,例如江南东西路、广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等,粮食的差价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过于大的波动。这也很好证明了,粮食流通在中小区域内流动是常有的,而且也是安全的。

image.png

  至于两浙路价格波动大,这与这与宋室南渡、北人迁入有关,巨大的粮食消费需求,造成市场供不应,但两浙路的粮食还是得到充足供应,粮食流通安全得到很大保证,主要是福建路、广南路的粮食能够顺利按时调运到两浙路。

  三、化解粮食区域供需矛盾

  在南宋,随着对外地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它不仅是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扩大和改善,更重要的是需求和流通等市场要素的改善和扩大。这为粮食的流通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目标便是为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取得需要的粮食。但是粮食的生产统一于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过程中,受到自然与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粮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供给与需要矛盾很大,这种矛盾能够通过粮食储备与流通来平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