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

商汤灭夏之后,夏桀有何结局?安徽考古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时间:2024-06-28 23:18 来源:网络作者: 小七
【彩奇分享】

根据史书记载,商汤灭夏之后,夏人四散而逃,其中夏桀被商汤流放到南巢。比如《竹书纪年》记载:“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对于商汤流放夏桀于南巢,史书记载的可不可信呢?前几年,在安徽合肥肥西县发现一座夏末商初遗址,考古发现反常现象,极其残酷血腥的一幕,或许就见证了夏桀最后的岁月。

商汤灭夏之后,夏桀有何结局?安徽考古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关于商汤灭夏之后,夏人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是北逃,司马迁认为夏人是匈奴祖先,这个观点是不是可信存疑,但甲骨文记载了北方“土方”,而史书上有“禹敷下土方”的记载,因此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众多学者,认为“土方”是夏人一支,其中“下土(下土代表与上天对应的天下之土)方”之“下”,可能被“夏”替代。

二是西逃,相传大禹姓姒,而商周西部存在不少姒姓诸侯,比如周文王妻子是有莘国的太姒,周幽王的贵妃叫褒姒。

三是臣服于商人,史书上的杞国,据说就是商汤灭夏之后,将夏人聚拢在杞地,由此建立了一个诸侯国,春秋时孔子还曾拜访过杞国。

四是南逃,以夏桀为代表,在鸣条之战后,带着妹喜等逃亡南巢。当然,史书上说商汤将之“放”于南巢,只不过一种美化罢了。

前三者一直没有较为可信的考古发现,但夏桀的去向与结局,四年前却有了重大发现。

2018年,在安徽引江济淮工程施工到派河段肥西县三官庙村时,工人们在一个土堆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碎陶片,由此发现了“三官庙遗址”。

该遗址不大,现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但距今3600余年,与商汤灭夏时间一致。更重要的是,三官庙遗址非比寻常,里面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反常现象,极有可能就是夏桀最后的落脚地。

首先,极其离奇的考古现场

三官庙遗址位于一个台墩高地,高出周围地表约5米,考古现场发现4处房址,在此区域考古发现四个反常现象:

首先,在其中一栋房屋的“卧室”,考古发现极其残酷的一幕,即发现三具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其中一位女性、一位儿童、一位成年男性。4栋房屋、18件青铜器、数百件陶器石器等,都表明这里曾经居住了不少人,那么其他人在哪,为何只留下三具非正常死亡的遗骸?

其次,在房屋的外围,考古一滩稻米的碳化颗粒,呈现平摊状态,似乎正在晒稻米。考古人员研究了稻米发现,当年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大火,但为何会火烧该遗址?

第三,在距今3600年时,青铜器、陶器等都非常珍贵,为何离开的人将之遗弃在此,而没有将之带走?

第四,三官庙遗址所在的台墩高地,是当地百姓的理想生活场所,但在此后3000多年内,一直无人居住,直到清朝才重新出现人类踪迹。为何此地荒芜了长达3000多年?

商汤灭夏之后,夏桀有何结局?安徽考古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其次,极其异常的青铜兵器

三官庙遗址面积不大,属于一个小型遗址,但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惊人,而且文物规格极高。根据考古统计,该遗址出土了数百件陶器、石器文物,包括鼎、罐、豆、缸、鬶(guī),陶爵、陶斝(jiǎ)等高规格陶器,另外还有18件青铜器。如此之小、如此简陋的遗址,却集中了如此之多的高规格文物,无疑说明该遗址的不凡。

尤为重要的是,该遗址的青铜器极其异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礼器,主要是铜铃,造型和二里头遗址“石舌铜铃”属于同一类型;二是兵器,如铜箭镞、铜戈、铜戚、铜钺等,其中还有一件特殊的铜角形器(见下图),与后世的军号类似,属于是在战场中指挥军事部队的司令号

在距今3600年时,数量如此之多的高规格兵器与军号,仅次于二里头遗址,必然不是普通势力所能拥有,为何三官庙先民拥有如此不凡的青铜器?

更为异常的是,三官庙遗址的青铜兵器,凌乱分布在房屋周围,多数已经弯曲折损,考古专家秦让指出:“比如说铜戈,有相当一部分出土时,我们发现它有变形的现象。有的是弯折了,有的是断裂了,或者是扭曲”。显然,通过青铜兵器分布,以及折损情况可见,当时发生过一场战争,敌人已经打到了三官庙地区。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际根认为:“假定将这里定义成一个兵灾现场,那么它的考古学意义又不一样了”。

商汤灭夏之后,夏桀有何结局?安徽考古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第三,遗址位于古巢国境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