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资讯 >

劣品盛行、服务断层,谁在纵容不良商家侵害消费者利益?

时间:2024-08-24 17:01 来源:网络作者: 小七
【彩奇分享】

型号开盲盒、空调不退换、自动帮下单......以为这是什么制造惊喜的新型玩法?还是什么充满人性化的智能功能?其实这都是消费者在某些电商平台上踩过的雷、踏过的坑。

 商家和消费者双输,谁在坐收渔翁之利?

名为“小红花”的网友发文称,他在某电商平台上看中了百亿补贴的某品牌空调产品,店家因平台不允许提供具体型号信息,只能给用户提供关于空调功能的模糊信息,让消费者看似捡了漏,实则落入到商家的陷阱中。这位名叫“Eason1”的网友,遇到的问题更为棘手,他在买了百亿补贴的空调后,短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维修了三次,想要退货却被拒绝。名为“七七家中古风(装修ing)”的网友则被某电商平台十分“贴心”的自动下单了一台空调,等他反应过来想要退货时,却要承担一笔不小的退回运费......

http://upload.cheaa.com/2024/0823/1724394120730

http://upload.cheaa.com/2024/0823/1724394171550

http://upload.cheaa.com/2024/0823/1724394183572

以上这些网友的遭遇并非偶然,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因在某些电商平台上遇到的购买、售后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只能无奈发文控诉。而这些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关键信息点:某些电商平台上盛行的低价打法。

回顾电商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以往大促时才有的超低价,如今已成常态。个别电商平台靠着低价杀出重围,以明显低于正常价格段的售价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与日俱增。

低价背后是某些电商平台对商家的剥削和压榨,通过无限牺牲商家利益,让商家陷入到无底线的价格战之中,来达到电商平台赢得消费者青睐的目的。只是,当价格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竞争手段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往往就成了牺牲品。没有了利润支撑的商家,不得不采用偷工减料、简化工艺、甚至假冒伪劣产品等手段,来降低成本维持经营,产品质量自然不言而喻,产品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乃至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最终只能由消费者来买单。

而某些电商平台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职责,反而默许甚至纵容了这些不良商家的存在,导致欺瞒用户、劣品盛行、服务断层等现象成为平台常态,消费者利益被严重侵害。更为重要的是,长期在低价劣质产品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判断力也会受到影响,这不仅抑制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和认知,更加剧了整个商界业态的无序竞争和恶性循环,让市场的商业价值被不断消耗和透支。

超出正常范围的低价看似带来了一时的购物爽感,但实则却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输局面,只有某些电商平台坐收渔翁之利,笑到了最后。

 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商环境?

自从1991年我国正式引入EDI后,电商就开始了蓬勃发展。近些年来,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电商以便捷、多元、高效的购物模式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不断颠覆并重塑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品牌带去了更多契机与机会。

可是,如同前文所述,当前电商业态的良性竞争正在被某些平台打破,掀起了一股只卷低价、劣质横行的不正之风。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反内卷”相关内容,明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那么,落地到电商层面,又该如何理解?拆分来看,于商家而言,健康与流量兼具的营商环境。于消费者而言,无外乎品质与服务这四个字。

具体来看,商家与电商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共赢关系。电商平台为商家提供市场准入渠道和曝光机会,商家则为电商平台贡献佣金和利润。在零售环境已产生深刻变革的当下,业态结构与生态圈都被重塑,电商渠道要为商家提供的,远不止一个平台展示机会那么简单,而是要能把控消费趋势,为商家提供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助其业绩实现进一步增长。

譬如以淘宝和京东为例,前者有着极强的商品标签识别能力,通过功能标签、用户标签和内容标签,将细分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精准传递给商家,帮助其精准触达消费者;后者则通过全渠道战略、数智供应链、推新政策及C2M反向定制模式等举措,在数智化、全链路、社会化层面优化品牌运营,助力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和高效业务拓展。总而言之,优质的电商平台一定是运用其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商家提供一个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销售渠道,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共建可持续的电商生态体系。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