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

使超大质量黑洞无法解释的“最终秒差距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案

时间:2024-08-20 15:55 来源:网络作者: 小七
【彩奇分享】

使超大质量黑洞无法解释的“最终秒差距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案


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即将碰撞的图示。(图片来源:uux.cn/Getty)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太空网(乔纳森·吉尔伯特):科学家们一直在模拟当两个较小的黑洞合并时,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但在他们的模拟中,大多数大质量黑洞对都会无限期地相互绕轨道运行。现在,科学家们可能终于找到了这个“最终秒差距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可能有助于揭示宇宙中最神秘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身份。


潜伏在大多数普通星系中心的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SMBH),就像M87星系中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拍摄的那样。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65亿倍,但并不总是那么大。天文学家认为,SMBH开始时要小得多,并通过与其他黑洞的反复合并而成长为庞然大物。


2023年,国际脉冲星计时阵列合作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引力波的背景“嗡嗡声”,这是在超大质量物体合并过程中释放的时空结构中的涟漪。天文学家认为,这种背景是由遥远的一对大质量黑洞产生的,因为它们通过遥远碰撞的引力回声向太空发出“振铃”。


永恒的宇宙之舞


研究人员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模拟来研究这些环绕黑洞的复杂舞蹈。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模型遇到了一个问题:当黑洞之间的距离达到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时,它们就会陷入困境,永远地绕着对方转。


这是因为,要碰撞和合并,螺旋黑洞必须首先失去能量并减速。当黑洞从相隔数光年的地方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穿过气体云和星团,减缓它们的运动,使它们螺旋式地更近。


但当它们到达最后一秒差距时,已经没有足够的物质来消耗它们的能量。相反,这些模型预测,它们最终合并的持续时间将超过宇宙的当前年龄。这被称为“最终的解析器问题”



在距离我们4亿光年的星系NGC 6240中,有一对相距约3000光年的巨大黑洞。该星系的蝴蝶形状是由两个较小星系的碰撞造成的。(图片来源:uux.cn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拍摄照片:NASA/CXC/MPE/S.Komossa等人。)


额外的配料


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一个围绕黑洞旋转的物质盘,称为吸积盘,可以加速它们的下落。之前的计算机模拟表明,这些将时间缩短到几十亿年,但这还不足以解释观测到的引力波背景,也不足以解释SMBH是如何变得如此之大的。


现在,7月份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黑洞失去剩余能量的方法:如果暗物质是“自我相互作用的”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Gonzalo Alonso-Álvarez在一份声明中说:“暗物质粒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是我们做出的一个假设,这是并非所有暗物质模型都包含的额外成分。”。“我们的论点是,只有具有这种成分的模型才能解决最终的秒差距问题。”


尽管暗物质在宇宙中的丰度是普通物质的五倍,但它本质上是不可见的,对其性质知之甚少。通常,科学家们认为它是无碰撞的,这意味着它不会以任何方式与普通物质或自身相互作用,除非通过引力。但由于对它知之甚少,天文学家有时会超越这个简单的模型。


物理学家之前曾考虑过自相互作用暗物质(SIDM),因为它可以帮助解释星系中更传统的暗物质难以处理的小尺度结构,也因为它可能有助于解释早期宇宙中出乎意料的大星系的形成。


SMBHs的引力将暗物质吸引到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尖峰”的密集浓度中。当研究作者在他们的模型中使用普通暗物质时,尖峰并没有吸收黑洞的所有能量。


该团队在论文中解释说:“尖刺无法吸收摩擦热,并被合并破坏。”。来自轨道黑洞的能量加热了暗物质,最终将其分散到更宽的星系中,抵消了对轨道黑洞的预期影响。


然而,当研究小组在他们的模型中调整暗物质的特性使其自我相互作用时,他们发现尖峰吸收了能量而没有被破坏。黑洞继续向内螺旋,进入脉冲星计时实验可以探测到的引力波区域。(脉冲星——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像宇宙灯塔一样发射辐射束;通过仔细测量其闪光的到达时间,科学家可以检测到引力波通过引起的微小变化)。


在这些模型中,黑洞在不到10亿年的时间内合并——这个时间尺度足够短,无数次合并可以产生探测到的引力波背景。


SIDM软化了光谱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