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自由漂浮天体是褐矮星,这种天体是宇宙中“失败的恒星”,它们的质量介于木星和最小的恒星之间,直径大约为木星的一倍,密度是木星的几十倍,褐矮星内部没有足够的质量引发稳定的核聚变,无法发光发热。
褐矮星的发现
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了这种褐矮星,最早被发现的一颗褐矮星是在1995年,当时一位日本天文学家利用观测到一颗天体亮度只有太阳的0.0001%,温度大约1000摄氏度,光谱显示出甲烷的特征,最终通过其他特征分析发现它既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最终被确认为褐矮星,至此开始了人类对褐矮星的研究。
褐矮星的区分
按照质量来划分,褐矮星和气态巨行星的分界线就是木星质量的13倍,超过这一质量就被认定为是褐矮星,因为这种质量下天体就能引发氘的稳定核燃烧。根据形成方式划分,褐矮星可以被归类为不是恒星但在气体和尘埃云坍缩时产生的天体,从这一点来看也不属于行星的范畴。褐矮星的轨道和行星也不太相同,通常褐矮星会和其他褐矮星形成双星系统,或者没有特定的轨道,而行星往往都会围绕恒星旋转。
褐矮星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这种天体的研究,可以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与演化,也能帮助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有些褐矮星可能具备自己的行星系统,这种天体的光芒比较微弱,却具有较强的红外辐射,这能让人类更加方便地探测到它们周围的行星和大气层。褐矮星对于人类研究自己所在的太阳系也有重要的价值,可能在太阳系边缘就有一颗褐矮星,它会对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轨道和倾角产生影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