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宇宙探索 >

月球形成于一场意外?来自月球样品的证据

时间:2024-06-20 01:11 来源:网络作者: 小七

简介: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平均半径有地球的27.3% 约1737 km,但质量只有地球的1.23%[2],是太阳系第5大卫星。 作为夜晚能观测到的最显著天体,自古以来就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月球进行相关描述、记载及研究。 文人墨客基于对月相的观测和思考,以月球为灵感创作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 古

【彩奇分享】

月球形成于一场意外?来自月球样品的证据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平均半径有地球的27.3% 约1737 km,但质量只有地球的1.23%[2],是太阳系第5大卫星。

作为夜晚能观测到的最显著天体,自古以来就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月球进行相关描述、记载及研究。

文人墨客基于对月相的观测和思考,以月球为灵感创作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

古代天文学家石申 公元前4世纪,战国中期魏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揭示了月食现象的本质[3],即为天体相互遮掩,而非天狗食月,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将月球背面北极圈附近一处环形山 大型的陨石撞击坑命名为石申环形山 Shi Shen Crater,象征着数千年来人类对月球从未停止的探索和认知。

从古人对星空的仰望,到现代空间科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对行星、星系和黑暗宇宙的好奇心一直驱使着我们迈向未知的旅程。

月球的起源?

旧观点与新认知

历史上,月球的起源有许多争议。

过去的假说观点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没有充分的证据去论证,人们对月球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和缺陷。

例如,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 George H. Darwin曾认为,月球是由早期熔融态的地球自转甩出来的,但研究表明,原始地球并不具备使物质分离的角速度。

此外,有人认为月球是被地球引力捕获而来的,这一假说也存在缺陷,因为原始地球没有能使月球接近时缓速以捕获它的条件 至少需要有更大、更厚的大气层,更强的引力场。

还有人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同时从太阳星云凝聚形成的,但这一假说无法解释地球和月球之间铁元素含量的差异,即同一物质来源的天体,不应有目前所观测到的地球铁元素含量较高,而月球较低的现象。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阿波罗11号任务 Apollo 11载人登月并成功采样,标志着行星科学进入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直接研究时期。

科学家们基于一系列美国阿波罗月球样品、前苏联月球号样品的成分分析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受行星撞击所溅出的碎片凝聚而形成的。

这样的大碰撞说 giant impact hypothesis成为月球形成的主流观点。

地球的意外之财

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

一颗约火星大小 半径~3000 km, 地球的一半的远古行星——忒伊亚 Theia,偏离了自身轨道,以约45°倾角、较高的初始速度 但小于4 km/s与原始地球发生正面碰撞。

月球形成于一场意外?来自月球样品的证据

忒伊亚 Theia与原始地球 Proto-Earth撞击示意图 改编自NASA及Canup

大碰撞导致忒伊亚直接破碎,一部分碎片沉入地幔深部,另一部分碎片与溅出的地球物质一同散布在环地球轨道上。

大碰撞的动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产生了极高温,行星碎片变为熔岩和气态硅酸盐。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地球轨道洛希极限 Roche limit, 简单来说是卫星稳定存在的最近距离以内的物质逐渐回归地球,洛希极限外的熔岩和硅酸盐气体等物质相互碰撞,慢慢凝聚形成了原始月球,这颗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形成于一场意外?来自月球样品的证据

地球 蓝和忒伊亚 黑的碰撞轨迹模拟动画 据Dart evader~commonswiki

其中,L4代表拉格朗日点,黄色球体为太阳,碰撞后红色代表碎片,墨绿色球体为月球。

大碰撞的余晖

根据大碰撞说,原始月球凝聚过程中,高温状态会持续存在,月球表面呈数百公里深的全球性熔融态——岩浆洋 LMO, the Lunar Magma Ocean。

在后来的几亿年内,高温状态的岩浆洋逐渐冷却,凝结出一种低密度的灰白色岩石——斜长岩,漂浮在月球表面,形成灰白色的月壳。

反之,密度大的部分沉入月球深处,形成月核及月幔。

早期的恒星系统并不稳定,动荡的太阳系有许多陨石不断撞击各行星。

如著名的晚期重轰击 LHB, Late Heavy Bombardment, Picard, Fahrenheit等轰击事件。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