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解密》:坍塌的“高智奇观”

时间:2024-08-11 19:35 来源:网络作者: 小七
【彩奇分享】

暑期档已经过半,话题热度和票房均不及去年。2023年,陈思诚导演的《消失的她》在暑期档上映,狂揽28亿票房,陈思诚本人也因此被评价为“产品经理式导演”。此后包括《孤注一掷》在内的几部影片都表现出与《消失的她》类似的特点:从热度话题出发,靠单薄的纸片人物制造对立情绪。这种现象被套上去年流行的网络句式——“质疑陈思诚,理解陈思诚,成为陈思诚”成了一句苦涩的笑话和令人担忧的预言。

与上一次架空设置、口碑滑坡的《外太空的莫扎特》(2022年陈思诚导演、编剧)不同,今年陈思诚的新作《解密》改编自作家麦家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本应有扎实的文学基础。但从目前的票房和口碑上看(上映三天,票房刚过2亿;豆瓣评分6.6),观众这次并不买账。在陈思诚看似突破自我,再次尝试新类型的背后,仍有很多熟悉的特征。

今天的影评把《解密》放置在传记电影的类型和“高智”题材中与同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为什么这部电影无法吸引观众。

撰文|Qiu

“陈思诚”作为一种现象

陈思诚在过去十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建立起了巨大的“声名”。他的电影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两条路径:导演与监制。作为导演,他凭借《唐人街探案》系列成为中国首位总票房迈进100亿人民币大关的导演。作为监制,他炮制了近些年最具话题度与吸金能力的几部电影(《误杀》《三大队》等)。他的作品自带有辨识度的美学气质、内容取向,甚至,某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然而,无论身份变化,陈思诚的电影总是面临着撕裂的舆论境遇。电影艺术的卫道士们对陈思诚嗤之以鼻;渴望走成功捷径的电影创作者们则将其看作学(抄)习、模仿与攀附的对象。陈思诚的电影思维被称为“产品经理式导演”。

《解密》:坍塌的“高智奇观”

电影《消失的她》剧照。

陈思诚的电影很难称得上好看,情节生硬,视听语言不加节制。相当数量的观众在看完一部陈思诚电影后都会叫苦不迭,但每当陈思诚又有新片上映,这些观众还是会再次走进影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在于陈思诚复杂又矛盾的形象。

陈思诚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导演,但他也并非一般的电影商人。在采访中,陈思诚常常声称“电影是自己的信仰”“连在跑步机上锻炼都会看电影”。显然,陈思诚没有仅仅将电影看作一种生计,他将自己视为一位造梦者,来自东方的“乔治·卢卡斯”。

通过观看陈思诚的电影,我们也会意识到他的“爱电影”言论并非完全出自宣发与商业算计的心理。陈思诚热衷于进行不同的类型尝试;在他的电影中,时不时有各种对影史佳片的致敬与模仿桥段一闪而过,同时也偶有颇为精致的场面调度。这一切都让观众相信,他真的具有拍好电影的潜力,尽管已经失望了一次又一次的。

因此,即使陈思诚不断交出烂片,当这位集资本、表达欲和“迷影之爱”于一身的创作者拿出《解密》这样一部融合了天才、谍战、主旋律、历史等多种元素的电影,并声称这部电影是他“迄今为止的创作峰值”时,观众依然会按捺不住猎奇的心理。

《解密》:坍塌的“高智奇观”

电影《解密》剧照。

传记片之本:

人性的幽微与复杂

《解密》的溃败是全方位的。自电影上映以来,批评大多集中在“毫无节制的视听轰炸”“单薄且毫无发展的人物”“混杂不清的电影类型”以及“空洞的主题表达”。而这些问题根本上源于陈思诚对于电影艺术规律的傲慢。其中,对于“类型”的误判是最为致命的问题。尽管陈思诚从未真正在侦探片、犯罪片、儿童片等领域取得过实质的艺术成功,但他依然如战无不胜的征服者般慵倦、自信地转向了一个全新的电影样式。

《解密》讲述了拥有释梦天赋的数学天才容金珍(刘昊然饰),在冷战期间为国家保密机构701局效力,与自己大学时期的美国恩师斗智斗勇,最终破解美军密码的故事。这部电影混杂了谍战、主旋律、玄幻、战争等多种叙事元素,如果一定要为它进行电影类型上的定位,它可以勉强被看作一部传记片。

尽管《解密》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并无真实人物原型,但是贯穿整部影片的编年体形式,将叙事框定在单一角色的整个人生的结构逻辑,都契合传记片的特征。陈思诚选择拍摄传记片的动机颇可玩味,这似乎暗示着他的野心与布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