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时期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制度,内阁首辅和宰相哪个权力大?

时间:2024-07-13 21:50 来源:网络作者: 小七
【彩奇分享】

内阁首辅不是宰相,内阁首辅至于实际上权力多大,就要看皇帝是否放权了。宰相从来就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隋唐以来,以三省为外朝之长,三省长官号称宰相而已,正式官职只是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等而已。宰相作外朝之长,历代称号不一,周为三公,秦汉为丞相,隋唐宋为三省长官,明之内阁、清之军机处不过顾问机构。周代三公都有封国,秦汉丞相有官署,隋唐宋之后宰相或有开府之虚名,但只在外朝处理政事没有自己的官署。明朝内阁,不过皇帝一言而已,哪里还是什么宰相,不过群臣逢迎罢了。

明朝时期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制度,内阁首辅和宰相哪个权力大?

有人说明朝把宰相之权分为内阁与司礼监,其实这根本不对,难道以前的宰相有批红权吗?显然司礼监的职责任何朝代都是属于皇权的。明朝的相权应该是分散于内阁和吏部,古时候宰相总百官,平章庶务。按照明朝自己人说的就是内阁是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平章政事,而吏部尚书就是总领百官,如果以内阁首辅掌吏部事就是妥妥的丞相了。张居正自称摄政不算,整个明朝就焦芳与高拱做到了。

张居正虽然有吏部尚书的衔,但他作为阁臣是不能管吏部的,他的“实”来自冯保和太后的支持,而不是正常的政治秩序与规则。也就是说张居正能管吏部和他吏部尚书的头衔无关,他这个人就是权力大就是能干涉吏部事务。他的权力不是虚名但这个吏部尚书的头衔是虚的,他就是没有这个头衔照样能管吏部。内阁掌权是因为宦官权力一步步增强,官员推举出来制衡的,因为内阁作为秘书班子离权力中心更近,宦官权力增强是因为勋贵集团在土木堡元气大伤,而且六部文官的权力增强,当初六部文官的权力增强又是因为勋贵集团的权力太大。

明朝时期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制度,内阁首辅和宰相哪个权力大?

明朝最有名的就是三杨内阁,他们有功有过,他们确实恢复了经济,整顿吏治。另一方面,他们纵容自己家族兼并土地,横行无忌,关闭了大宁都司,还有辽东的进取战略,使大明北方防线萎缩至长城一代,为黄金家族统一蒙古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也使女真的野心逐渐膨胀,为就九边,辽东防线,这两个大窟窿埋了雷。

最狠的就是撤省安南,安南受大明教化20年,即将完成同化,三杨却让宣宗撤省,使帝国在南洋影响力大打折扣。三杨虽然是很有能力的大臣,但是他们自己不管家族的贪污,甚至还放任他们与边境防线的守将去吃空额卖马,以及对北方国防局势的不重视,让瓦剌坐大,为土木堡之变埋下隐患。

明朝时期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制度,内阁首辅和宰相哪个权力大?

明朝的内阁首辅,必须要百官支持。因为明朝制度,是内阁可以封驳圣旨,而内阁指令发给各部,六科可以封驳部议。而且一步一步走,积累人望。清朝的军机处,不同全凭皇帝一句话,年初还在皇宫当一等侍卫,年末已经是军机大臣了。军机处更听皇帝话,以皇帝的意志为准。明朝的内阁还相对强势些,有人望的大臣不多,有时候没得选。万历就面临多次廷推,没有自己钟意的辅臣。

明朝内阁从未达到宰相的权力,因为审议批准封驳之权始终握在司礼监或者说皇帝手里,司礼监首席人称内相,没有他点头,内阁的议案就过不了披红这一关。如果内阁阁员不兼任六部尚书,那就更没有实权了。而在宰相制时代,宰相有一整套行政班子,六部尚书只是他们的下属,是执行人员,宰相有五品以下官员的直接人事任免权和自行处理政务的权力,这点是内阁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