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诗词大全 >

苏轼《寒食雨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时间:2024-10-21 18:13 来源:网络作者: 小彩 阅读
【彩奇分享】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苏轼《寒食雨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寒食雨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寒食雨二首》原文

《寒食雨二首》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雨二首》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

 

  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涨仿佛要冲进门户,雨势凶猛袭来似乎没有穷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叶渔舟,笼罩在濛濛水云里。

 

  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燃在破灶底。

 

  哪还知道这一天竟然是寒食,却看见乌鸦衔来烧剩的纸币。

 

  天子的宫门有九重,深远难以归去,祖上的坟茔遥隔万里不能吊祭。

 

  我只想学阮籍作穷途痛哭,心头却似死灰并不想重新燃起。


  《寒食雨二首》的注释

  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两月”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胭脂雪:指海棠花瓣。

 

  “暗中”两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像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何殊:何异。

 

  不已:一作“未已”。

 

  濛濛(méng):雨迷茫的样子。

 

  庖(páo):厨房。寒菜:原特指冬季之菜,此系泛指。

 

  “那知”二句:是说见乌衔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日。见,一作“感”。

 

  君门”句: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注曰:“君门深邃,不可至也。”九重,指宫禁,极言其深远。

 

  “坟墓”句:谓诗人祖坟在四川眉山,距黄州有万里之遥,欲吊不能。

 

  “也拟”句:晋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的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途穷之哭。

 

  死灰:指上面“乌衔纸”的纸钱灰,隐用汉韩安国的话,《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


  简短诗意赏析

  第一首诗描写淫雨、海棠之景,把思想情感形象化,以抒发贬徒身世之情。第二首诗除展现宋代寒食的节令风俗外,更将寒食节雨、寒食节独特的文化意象和人文精神,与东坡的身世遭遇紧密结合。这两首诗反映作者谪居黄州时痛苦、压抑甚至是绝望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他的人生中现实与理想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韩愈《题榴花》”的原文翻译
  2、“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译
  3、“秦观《点绛唇·醉漾轻舟》”的原文翻译
  4、“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原文翻译
  5、“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原文翻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专题推荐
>最新推荐 >今日头条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