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奇闻百怪 >

运河润古城 归舟听橹声

时间:2024-06-29 08:26 来源:网络作者: 小七
【彩奇分享】

俯瞰浙东运河一景。

绍兴市越城区委宣传部供图孩子们在浙东运河河畔快乐奔跑。

运河润古城 归舟听橹声

资料图片柯桥古镇建设沉浸式主题街区,立体式展现江南风情。

绍兴市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送别他的忘年之交贺知章。

依依不舍之际,李白写下这首七绝《送贺宾客归越》。

诗句中的‘镜湖’,就是今天的鉴湖,‘归舟’说明走的是浙东运河的水路。

漫步鉴湖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副馆长汪永祥向调研组讲述着这首唐诗背后的浙东运河故事。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起杭州西兴古镇,东抵宁波汇甬江后于招宝山入海。

其中,绍兴段地处浙东运河中部,既是浙东运河的前身,也是通江达海的关键段。

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到春秋时期的范蠡筑城以及山阴故水道的记载,再到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围筑鉴湖而福泽后世,浙东运河成为绍兴建城2500余年的丰厚滋养和活力之源,也沉淀了绍兴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厚度和国际美誉度。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绍兴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的殷殷嘱托,坚持以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脉络,科学保护运河世界遗产,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国际交流传播力度,坚定不移将古老的浙东运河建设成为焕发时代新风貌的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深入浙东运河(绍兴段),感悟运河古城所蕴含的文脉张力,感受文化名城所绽放的时代魅力,探寻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绍兴实践。

1.原真保护 城河共生作为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浙东运河通江达海,是越文化生发与氤氲之地,在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山阴故水道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越绝书》卷八记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研究员陈鹏儿是一位深耕浙东运河研究的专家,在他的指引下,调研组一行来到绍兴护城河和山阴故水道的交汇处,感受古运河道汩汩流淌的历史脉动。

山阴故水道是浙东运河的核心和标志性河段,和古陆道一起成为春秋时期越国主要的水陆交通主干道,为绍兴古城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鹏儿如数家珍般向调研组介绍。

绍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源于水、因于水,上千年来城与河繁荣共生。

1982年,绍兴与杭州一起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绍兴古城面积约9.09平方公里,集中保留了八字桥、鲁迅故里等典型的江南民居构成的历史街区,塔山、蕺山、府山鼎足而立,形成独特的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水城风貌,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站在这儿,满眼都是江南。

立足八字桥上,调研组成员发出如此感叹。

八字桥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大运河绍兴段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因桥身呈八字而得名。

漫步八字桥,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鳞次栉比,水街、河道、乌篷船相映成辉,被众多游人誉为一处没有商业化的水乡街区。

在浙东运河文化园,调研组见到完整保留着的明成化十二年山会水则碑、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手书郦道元名句水德含和,变通在我照壁、歇脚古凉亭、古牌坊、古闸、古石桥等遗存。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饱含深情地介绍:一路上看到的这些古桥、石亭和石碑等遗存,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建设和运河整治过程中抢救性收集过来的,我们把它们集中展示在这里,这些都是绍兴城河共生的点滴见证。

多年来,绍兴坚持保护优先、文化引领、绿色生态原则,加强遗产修缮,充分尊重历史,最大程度保持浙东运河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

2020年1月1日,《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通过线上+线下条线+区块多种途径,多维推动浙东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动浙东运河文化园等在内的重要标志性项目建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